兩週前即得到消息,秋香老師要開 “自由遊戲對兒童生命的重要性” 講座,聽說晚我一天報名的朋友,就已經排不到名額了!

 

今日首見秋香老師,對她的第一印象,深邃的大眼閃耀著光芒,一抹微笑顯露她的親和。而聽完講座後,更折服於她那強大的 ”I” ”我”,當一個人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中心在哪、原則在哪,想要的事情都能在手中創作出、四肢實地的實踐,心能深入到對方內心中去感受對方、解除其困惑,那精神力真的很扎實、明確地展現在眾人面前。

 

首先,老師用一首史代納的詩開始今天的講座:

讓力量進入我的意志裡

讓溫暖流入我的情感裡

讓光明照入我的思維裡

因此我能以啟悟了的意圖 (這句不太確定,懇請大家指正)

以真心的愛

來照顧孩子

並把智慧帶到一切的事物中

 

老師輕柔地提醒在座的家長們,我們只是早孩子一步,先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在這迎接著他們,介紹這個世界給他們,我們的孩子是這麼的寶貝,這麼的特別,他們選了我們當他們的父母,我們必須在內在的心田中升起那份榮耀。

 

………………………………………………..

 

兒童的學習是應該在一種共同的生活下,能自由自在的嘗試各種想法,也能透過遊戲來創造遊戲。若從此觀念出發,幼兒的遊戲應該是無拘無束的、自由開放的徜徉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從遊戲中去獲得具體的學習經驗,從遊戲中去享受遊戲的美好與滿足。所以喜歡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對幼兒來說,遊戲就是他的生活、他的活動、或者是他生活的重心。

 

記得以前看過ㄧ本書,裡頭寫著: 七歲前的孩子並非靠頭腦來理解,而是透過生活來形成自我,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模仿與自主性,乍看之下並不相容,事實上幼兒是在自主的模仿中遊戲。

 

☆自由遊戲的特點是什麼? 為什麼玩會開心?

 

  • 放鬆
  • 專注在當下
  • 因為自己想要做、自發的、自主的
  • 有挑戰性、冒險 (透過玩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嘗試→所以我知道了)
  • 遊戲就是流動的、流暢的,一種動態的活動
  • 創造
  • 想像 (超越自己去看到別人,投射出去去理解別人)
  • 口語表達
  • 適應環境
  • 溝通合作的能力
  • 將想像化為行動 (意志力),若沒有行動,想像就只能留在圖像中
  • 大人沒有介入: 行動自由、沒有目的,一開始可進入孩子的圖像中,但要慢慢退出
  • 當孩子越放鬆、專注地遊戲,在心中會產生一種滿足,那會越貼近孩子自己、與自己契合。在遊戲中不斷地與自己相遇,玩出自己想要的,所以內在的不和諧也會在遊戲中表現出來。遊戲中可操作身邊的事物、運用資源。在遊戲中,He is a king。玩得越好的孩子將來越能處理、掌握自己的生活

 

0-7 歲間,各個年齡層不同的遊戲型態

 

  • 一歲內: 單獨遊戲 (與世界的初步接觸)
  • 一歲多、兩歲多: 平行遊戲 (在一起玩,但玩的內容沒有交集,各玩各的)
  • 三歲左右,開始與人一起遊戲
  • 四歲: 與人一起遊戲且開始看到別人的需求
  • 四歲半後,開始渴求和其他夥伴一起玩,因此這個年齡之後可進入幼兒園
  • 4-6 歲在遊戲中所展現的能力,會表現、運用在 20 歲左右的數學、抽象思考
  • 5-7 歲很需要友伴,這個年齡有很清楚的圖像、角色扮演、組織能力,開始演社會劇、觀察能力強。可用手腳去接受挑戰,可牢牢抓住腦中的想法。所以當這個年紀還多摸摸、西玩玩,不持久於某項遊戲時,爸媽就要注意了

 

孩童早期遊戲中所呈現的個別特質,將再現於 21、22 歲的青年期..... ~魯道夫.史代納~

 

在對的時間有對的表現,人的尊嚴、人的快樂才會出來。

創造性的自由遊戲

想像力像肌肉一樣,需要常常被鍛鍊。

回到自然中,才會自由。

 

孩子的看,是看到內在的本質,一種內在的特質、深層靈魂的特質。她們可清楚的看到 Who you are.

 

因此,一個東西,孩子可以有不同的玩法,只要你不限定那個東西的用途、定義,例如: 一個銀葉果,孩子可能會拿來當小車車跑;可能因為之前包了水餃,遊戲時這就是他包的水餃;菜包;昆蟲;炒菜的料…

 

曾有幼兒園觀察孩子應用一個木塊玩遊戲,一個禮拜內統計出來,發現可以有七十幾種的用途與玩法。

 

孩童的身體如同下面這個 8,上下比例要均衡、平衡。

頭是不動的,但腹部、四肢是要動的;我們能夠知道我們的思考,但我們無法知道現在肚子內的消化進行到哪了。肚子就像個爐子一樣煮很多東西,將營養供給到腦部,腦部思考後再循環到下面來執行,執行後又送上去滋養腦。一直不斷地循環著。我們的腦迴長得很像腸子,其實這是一組鏡相。兩者相輔相成,下面不斷地做後,會送到腦中進行圖像累積,累積的圖像又送下來進行堆疊、再做出更多的創造,不停的循環著。


清晰的思考、敏銳的感覺與強壯的意志力是一起的。

當上下不均衡時

總是用腦,就變成頭很大:很會說、很會講,但懶懶的沒有行動力。

小頭大肚:照顧得太好,大人什麼都怕,怕孩子受傷、怕委屈、怕東怕西,就養成力量在腹部,每天只想吃什麼,就變成小頭大肚。

 

此時有人問: 若三歲仍無法自己玩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老師答: 這可能需要主要照顧者去觀察,不一定是因為大人過於陪伴,可能的原因有:沒安全感 (依附太強)、獨自玩的機會太少、大人一直陪著干預太多,反而讓孩子想不到怎麼玩

 

當孩子沒有安全感時,大人要多陪伴,而不是一直推他出去,叫他去玩、去跟別人互動,越推反而越依附。我們可以在孩子身邊動手做喜歡的事 (千萬不要一直盯著他),讓他在旁邊玩耍或參與我們的工作,等到他安全感夠了,就會自己出去了。

 

常共學的人會發現,當孩子玩得越好時,通常是媽媽越專心做自己的事情時。

 

問: 收玩具耍賴,或孩子堅持明天還要玩,不肯收

老師答: 若是大型的,要花很久時間才搭建好的,會讓孩子保留一兩天,或者晚點、最後再收。收玩具的用意,將環境歸位,是要把 ”我” 找回來。當環境很亂時,”我的內在” 也是紊亂的。而且,每天都是一個 “新” 的開始。任何生命的流動都有一個起始、一個結束,因此,讓孩子知道每天都可以是一個新的開始,也讓他知道這是生命的常態。
另外,當孩子很累、很餓時,千萬不要和他的情緒對抗。大人要有個穩定的情緒、穩定的我才有辦法好好帶領孩子,不被牽著走。越聰明的孩子,大人就要越有智慧地去面對,孩子哭鬧、轉移到爸爸那 (好講話),我們仍可冷靜地堅持著,可以對孩子說等你哭完、發洩完,我們還是要繼續收拾;不管別人如何 (爸爸、爺爺、奶奶),我們要把玩具收好。

 

☆什麼是有品質的遊戲

共學時通常會先一起工作,再自由遊戲

 

  • 經由模仿,在生活中的榜樣,讓孩子看到開始到完成、無中生有,讓孩子去經驗過,再產生新的圖像。做家事也是教育。在孩子面前要做一個 “活的工作者”,也就是心有放在工作裡面、專注、有目的的工作 (孩子的遊戲沒有目的,但大人的工作要有)、真誠的,而非只為了表現給孩子看。
  • 講故事,會豐富孩子的遊戲內容
  • 晨圈歌謠,內化後也會在遊戲中加入
  • 給予孩子安全的環境,完全屬於他的王國。一個國王要治理好自己王國,得不受干擾,他得分配資源給大家、整理…
  • 天然素材 (不是被精細完成的組合物),能讓孩子想像力活躍的

 

大人的角色

孩子遊戲時,大人可在一旁做事。當孩子感覺到大人在身邊,有了安全感,自然而然就能展開遊戲。孩子在這個年齡,是靠著看到實際運作的步驟、動作,並藉由模仿去理解,也豐富孩子自由遊戲的內容。看大人工作,孩子會將其吸入心魂中,再變成她們的遊戲。

 

當孩子開始混亂時 (腦中空空不知道要玩什麼),可以請他來做事,回到規則中,再去遊戲。

 

老師提到,沒有表現於外的活動,如看書、打電腦等,孩子沒辦法從中得到一個清楚的邏輯依據,除非家長本身很愛看書,看書讓你心情愉快,那麼在孩子面前短時間的閱讀是好的,千萬不要為了培養孩子愛看書而做給孩子看,那是會被孩子發覺的。


若是大人只盯著看孩子在玩什麼,也沒辦法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氛圍。建議大人不要主動參與孩子的遊戲,可在一開始陪伴,但慢慢離開。當大人陪著孩子玩時,孩子通常很開心,但,孩子的想像力和大人是不一樣的,當大人介入時,孩子的想像力、自主性就相對減少了。

 

大人在孩子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當大人越投入自己手邊的工作,孩子越能專注的展開自主遊戲,而且重要的是大人要以愉快的心情工作,孩子是感受得到的。

 

另外,爸爸的陪伴非常重要。通常媽媽和爸爸進行的活動會相當不同。

曾有一個真實案例,一個在家時父母都非常忙碌的孩子,常被丟在電視前面,且非常迷蝙蝠俠,因此到親子共學現場,他的自由遊戲內容就相當貧乏,不論何時,都是蝙蝠俠的扮演與活動。即使來共學,仍然卡在原處。有一次,媽媽生病了,沒辦法帶他,所以他被爸爸帶到工作現場 (爸爸是木工),在現場其實孩子也沒辦法碰什麼,因為爸爸會怕孩子危險,但就經過這次整天的觀摩爸爸工作的身影,他的自由遊戲時間,就開始忙於設計、操作木工相關的事物。

 

假使爸爸真的很忙,身邊若有親近的男性,如舅舅、叔叔、常常來往的好友,都可以是孩子的模仿對象。但至少,請爸爸回家不要只坐在電視前面,或打著電動,這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不好。

 

有家長詢問,適合給孩子玩桌遊嗎?

老師答: 分析桌遊,是屬於哪邊的活動? 幾乎都是腦,建議 9 歲後,換牙後,等身體建構好、身心穩固後,再開始給予腦的活動與訓練,對孩子的身體會較好。

 

樂高呢?
老師答: 何不用一些沒有固定形狀、尖角的自然物代替呢? 樂高要用固定的形式接合,孩子遊戲的自由度就降低了,而且其人物、角色都是方方正正的,容易讓人僵化、固著。

 

家中的男孩也喜歡玩公主遊戲,覺得公主的衣服比較漂亮,也覺得也有男生是公主,怎麼辦?

老師答: 他覺得也有男生是公主,那家長就可以把他引導到,那是王子,王子的特質是什麼,服裝如何,可以如何變化也可以很漂亮,可以多說些王子的故事、描述王子的一些細節,勇敢的、冒險的故事,他可能自己就會轉變了。

 

老師提醒,每一段自由遊戲時間至少要一個小時以上,孩子才有足夠的時間能發展出自己的遊戲。

 

史代納曾說: 所有的教育其實都是自我教育

我們自己就要成為一個最好的環境,成為一個獨立、自尊、自主的人。正確且和諧的和社會對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鄧小蠻 的頭像
    鄧小蠻

    鄧小蠻幸福人生

    鄧小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