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g相信人格系經過一系列的發展,而其發展的頂點則在個體化 (individuation)
*到了人生的後半段,約在35-40歲之後,人們才有機會將人格各方面加以統合,並達到自我實現。
換言之,只有在中年期之後,人們才有可能獲得自我實現的能力。但是退化和精神官能症也有機會
在這個時候出現
*人生的發展方向端視其平衡各種對立歷程的能力。而這種能力與在命前面階段的成功程度有關
Jung將發展階段分為四個大階段:並比照太陽在一天中的循環,陽光則為意識的代表。
一、兒童期-childhood,又分為三個次階段-有如清晨的太陽,充滿潛能,但仍缺乏亮度(例如:意識)
二、青年期-Youth (青春期-中年之間) -外向發展,並與外在實際的世界(包括:學校、職業、求愛、
婚姻、家庭等)開始接觸。活動增多、性成熟、意識的成長, 知道無憂無慮的兒童其已永遠消逝了。
主要困難:克服固守兒童時期狹窄意識的自然傾向。(例如:保 守原則)(例如:打破想活在過去中
的傾向)
*Jung認為:一個年齡漸大的人如果還想以年輕時的價值過日子 ->將使後半輩子的生活坎坷,並阻礙自我
實現能力的發展-> 建立新人生目標和新意義的能力受到損傷。
三、中年-middle Life 35歲-老年-如果一個人已經解決了兒童和青年期的種種問題,那麼,他將會
有一個成功的中年生活。
*Jung認為個體在中年時期應採取較內向的態度,並為老年時作準備(例如:能放棄年輕時的外向目標,
並擴展自己的意識從 外向->內向)。一個成功的、心理健康的中年人不以事業的成功、社會地位與特
權或滿意的家庭生活為主要依據。換言之,這些成就並不能 增進心理健康。Jung認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中
年人應是對外來抱 有希望和期待,放棄年輕時的生活方式,並實現新的生命意義。 而這通常包括有一個
成熟的宗教信仰,尤其對死後生命的信念。
四、 老年-old age-Jung視老年為生命重生、自我實現以及死亡準備的機會。
*Jung認為在生命早期怕死的人,到了晚年幾乎會有死亡的恐懼。Jung是死亡為生命的目標,而只有在
這種觀點下,生命的意義才完整。Jung通常會藉由夢的解釋方式幫助中老年的cl發現死亡的意以建立
他們新的人生目標和意義。
■ 健康人格指標--- 自我實現(self-realization),亦即:心理的重生或個體化(individuation)
,i.e.變成個體或全人的歷程。—i.e.將個人內在各種對立極加以統整而成單一同質的個體的歷程。
特徵:
1.在實現個人時,persona的影響已減至最低。
2.對於個人的anima or animus已有意識上的覺察。
3.內外向態度之間以達到相當的平衡。
4.操弄四種功能到優勢位置。
*Jung只有那些能將他們的潛意識童話而成整體的人格的人才能達到自我實現。事實上,很少人能達此境界。
—自我實現的人必須有勇氣面對自己陰影中的邪惡本質,而且要有更大的力量去接受自己內在的男性或女
性面。中年其以後才有可能。
—自我實現的人是以潛意識的self作為人格的核心,而非以ego為核心。
—不受潛意識或意識單到的支配。而是在人格各方面均能取得平衡。
—對於外在和內在世界均想到滿意。對於能導致自我發現的退化歷程並不會加以忽略或厭惡。
他們事前意識的影像是具有導致新精神生活的潛在材料,他們歡迎這些影像出現在他們的夢及內省回憶中。
- Mar 10 Fri 2006 00:47
人格的發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