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開始接觸華德福是從簡單父母經開始的。上完十週的讀書會,只瞭解到簡化孩子的生活環境、提供規律有節奏的生活,對當代的孩子 (聲光、環境刺激太多、太雜,太早開發大腦) 是有很大的幫助的。這只是對華德福初淺的認識而已,但因為遇到一位好老師,引發我對史代納大師的好奇。雖然到現在還懵懵懂懂的,還無法融會貫通,但總覺得這個人不簡單,其研究領域從人的身心靈進展、教育、農業 (BD 農法)、人智醫學、優律斯美 (音語舞)、三元社會,其中令我驚嘆的是這全部都可以從我們所在宇宙的整體觀來連結,而不再是之前所學片片斷斷、不串聯的知識。
上週六到光目華德福幼兒園參加快樂陽光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家庭護理實作體驗,由淑凰老師帶領大家實作。淑凰本身是護理師,推廣家庭護理不遺餘力,只要團體有買家庭護理的書籍、願意細讀、實作與推廣,她就會功力全開的幫忙指導如何實作,上她的課非常過癮,且獲益良多。
這次的實務操作工作坊中,主要針對發燒的嚴重度與簡易研判、德國洋甘菊草藥敷布製作、檸檬足浴、洋蔥敷耳、蒸氣薰等來示範並實作。
首先,淑凰老師請大家要記得跟醫生合作,並找到願意聆聽、專業但又有同理心的醫師長期配合。孩子發燒了或受傷,一定需要醫師診斷,請勿避諱就醫。至於用藥與否,請自行決定,但跟醫生合作追蹤病程是必要的。
*發燒的原由: 人體腦部下視丘處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在這裡會設定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設在攝氏37度左右。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發炎反應所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體溫上升一方面激發免疫細胞的活動,另外可抑制病毒、細菌的生長繁殖。基本上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大量退燒藥反而會降低免疫力,使病毒更不易被殺死,或導致往後反覆燒燒退退及延長病程。
其中談到不退燒會燒壞腦嗎?
可參考GQ兒科小站,由台大小兒感染科的李秉穎醫生所撰寫:
發燒會把腦子燒壞? http://olddoc.tmu.edu.tw/pinging/XXX/xxx031.HTM
發燒的機制: http://olddoc.tmu.edu.tw/pinging/HEALTH/he28/he28_03.htm
我之前常看的馬偕小兒感染科黃瑽寧醫師也有提到:
發燒衛教 http://blog.roodo.com/pedi_zone/archives/8345193.html
熱痙攣的處理 http://blog.roodo.com/pedi_zone/archives/8957541.html
一般來說,病毒感染如果容許孩子經歷發燒與三天左右的休息、補水與身心支持,會在5-7天內恢復。如果是咽喉發炎、扁桃腺炎,則會連續39℃以上高燒四至五天 (約七天結束),然後恢復。不使用退燒藥的孩子,其發燒病程通常會是晚上燒起來到達最高溫後維持一段時間,再慢慢降下,第二天的晚上又會續燒,但最高溫會比第一天低,第三天又更低,然後就差不多可以恢復正常體溫了。兔寶從出生到現在都沒用過退燒藥,據我的觀察,他的發燒差不多是這種形式,而且到現在通常若有燒大概一天就差不多好了。而他發燒當下,我只需要提醒他多喝水,注意退燒時流汗將它擦乾就好。
而發燒的護理上要注意補充水分(慢慢喝,每次一小杯,多喝幾次,半天約喝 600 mL,可觀察尿液顏色來評估),給病人易消化的食物,若是腹瀉的話,可暫時禁食,或吃少許白吐司、米飯,腹瀉很嚴重則可喝一點米湯 (熬很久的米粥上層的黏稠湯汁)或菜湯來補充流失的水分。另外,就是要多休息、減少刺激、給予關愛與溫暖。如果孩子發燒後覺得不舒服或有些情緒失控,那麼用檸檬敷腿就可以提供幫助。自製電解水: 水、鹽用指尖捏一小撮、糖一小撮即可。
發燒要注意幾個部份,一定要送醫:
- 意識是否清晰
- 眼神是否能聚焦,孩子看著你時瞳孔會不會震顫,身體震顫、抽搐
- 會不會熱痙攣 (有病史的孩子就要關注體溫)
- 呼吸時前胸是否會塌陷 (呼吸困難)
- 是否有脫水現象 (下眼瞼、手背是否有皺摺)
發燒時孩子的表現通常會異於平常 (特別番、煩躁、易哭、懶洋洋、沒活力),而高燒前則會有手腳冰冷的跡象,因為身體需要升溫,因此末梢會先變冷,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幫助孩子升溫,就可以使用熱敷。等到溫度到達 (手腳回溫) 後即可。
另外,要注意,若耳溫已達到 39 度 (口溫、肛溫 39.5 度) 時,"手腳還冰冷時",請直接帶去看醫生。
*過敏反應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對某項物質消化不良,無法適應、吸收,因此身體產生自發性的排出動作(如眼睛過敏流淚、鼻過敏打噴涕、皮膚過敏起疹子、腸道過敏拉肚子等),想把這些不適合的物質排出去。而反覆過敏通常是由於生命力不足以推出這些物質,因此除了避免過敏源重複刺激外,我們可以使用保暖生命力中心、適當的營養供給來提高“生命力”,因此洋甘菊熱敷肚子或用木賊草茶局部濕敷、泡澡可以有所幫助。
*有人提到孩子是否該施打疫苗?淑凰強調,人智醫學並沒有說過 “不要打疫苗” 這樣的話,尤其在台灣這種環境壅擠、人口密度高的地方,不打疫苗有其危險性在,並且生病居家隔離的觀念又不足、又沒有良好的互助系統 (隔離時有人可幫忙打點三餐、生活所需),自己要好好想想能否承擔得了不打疫苗的風險。
附註李秉穎醫師的看法: http://olddoc.tmu.edu.tw/pinging/XXX/xxx028.HTM
檸檬腿部敷
腿部敷時,腳趾、膝蓋露出,敷布的溫度比發燒體溫低一度,敷布一定要擰乾,不然患者會不舒服,通常可準備三套,每一套敷十分鐘,共30分鐘。
洋甘菊敷肚 (一茶匙德國洋甘菊配250-300 mL的熱水) Matricaria camomille
敷肚的位置在肚臍的正上方,平常保養時就可以常敷,尤其是照顧者自己,別只記得照顧別人而忘了照顧好自己。洋甘菊是一味非常古老的藥,可用於許多治療。其吸收了大量的陽光,擁有鎮靜、溫暖和調理的功用。敷肚的禁忌: 懷孕時、腹部發炎時千萬不要敷肚子。經痛時可敷,但會大量,要有所準備)。忘了問坐月子時可敷嗎?
檸檬足浴
不要買無子檸檬或萊姆,買有機檸檬。在溫水中先切半,用刀尖輕劃檸檬皮、釋放表皮精油,然後中間不切斷,切成五瓣的花,用上半身的力量將檸檬壓開,將所有液體連檸檬一起倒入足浴盆中(水溫約與發燒體溫差不多即可),以畫 8 的手勢攪拌均勻,再將腳泡入。以浴巾蓋住雙腳與水桶保持溫度,泡完後擦乾、可抹些按摩精油按摩腳再用棉襪、羊毛襪包起保暖。
洋蔥敷耳
洋蔥剝掉外層皮後,切小丁,包在紗布中,用熱水袋稍為溫熱一下 (或電鍋夯一下),將其放在疼痛的耳上,再用羊毛圍巾包裹好睡覺。療程7-10天。若孩子不喜歡被包住的感覺,也可將洋蔥切碎擠汁,滴入棉球中,再稍微捏一下棉球,以不滴汁為準,塞在外耳道中去睡覺。
洋蔥敷腳
將一片片洋蔥鱗片輕輕壓開,像蓋屋瓦一樣,蓋在扭傷的地方 (如腳踝),也可使用山金車濕敷。
洋甘菊蒸氣薰
針對感冒、鼻塞、支氣管發炎。洋甘菊蒸氣吸入呼吸道,會影響黏膜,讓身體抵抗感冒病菌並達到修復的效果。一把洋甘菊倒入500 mL的滾水,用大毛巾完全蓋住頭和碗,讓空氣不能進入。患者吸入蒸氣,整個過程持續10-20分鐘,中間可休息但仍要維持毛巾覆蓋,只留眼睛露出。要注意冷熱差,小心再次感冒。
人智醫學為何要使用這些草藥、食材來幫助人體呢?
這個部份是我覺得最有趣且與這宇宙形成很有關聯的地方。家庭護理中使用的這些東西,可分解成水、熱與植物三個要素。水遍布人的身體,血液,是生命力所在;熱代表著溫暖,來自太陽;植物則與人有著對應的關係。
植物與人的對應可分為:
根 →頭 (洋蔥)
莖葉 →胸
花果 →腹、生殖器官 (洋甘菊、檸檬)
人的頭通常需要冷與靜 (冷靜、冷靜),胸部中的器官 (心與肺) 則負責全身性的輸送與交換 (空氣、血液),而腹部中的器官則是一直在蠕動著 (熱、動、無意識),負責全身營養代謝、同化、血液製造、排泄等工作。
因此,當發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腦一直動個不停、過度思考、焦慮時,熱充滿腦袋,我們就需要幫助它靜下來。另外,我們的腹部因為壓力、不正常的作息而蠕動不正常,造成該動的不動,該冷靜的又動過頭;而現代人腳常是冷的,因為腳部的冷,導致睡眠不好。此時,使用洋甘菊敷肚、檸檬足浴泡腳等都會很有幫助。
- 洋甘菊是一味非常古老的藥,可用於許多治療。其吸收了大量的陽光,擁有鎮靜、溫暖和調理的功用。
- 檸檬,第一個聯想到酸、收斂,其代表著回到自己的能力 (回歸自我中心),泡腳把熱導入腳,並將頭部過多的東西往下送,維持平衡。
- 洋蔥,當其包覆著外面的皮時,並不會感受到嗆辣,而一撥開後嗆辣味即開始飄散 (硫),人智醫學中將頭、胸、腹用鹽、汞、及硫三個元素來代表,因此,使用洋蔥的用意,就是將頭部中的病氣 (如中耳炎) 往下帶而排出。
- 利用海鹽泡腳能將腦部的糾結解開,但不要吃飯或剛吃飽時泡,會妨礙消化。
人智學是依循今日自然科學方法可獲得對物質人的理解,再注入對靈性人的體悟
...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