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生老師整理之《導引養生操─易筋經》課程補充資料
轉自「樂活養生學習誌」http://blog.yam.com/Losheng55
一、何謂導引?
即是莊子說的「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導氣是呼吸的方法,引體是肢體的動作。
呼吸有順逆補瀉、慢勻細長等氣機功效;肢體經脈有調理五臟六腑的生機功能。
練習導引術有助預防生病及保健與復健的效能。
二、何謂易筋經?
易是改變,筋是筋絡,經是方法。所以說,易筋經是改變人體筋絡的一套方法。
鄭子太極拳宗師鄭曼青在其自序即說,年幼患軟骨痛風病練易筋經而癒;
南懷謹大師對中外人士談養生之道時,極力推崇易筋洗髓功的保健功法;
梅門李鳳山師父的平甩功亦表示改良自易筋經與太極之法。
三、易筋經與十二時辰
‧子時(23:00- 1:00)行於膽經; 丑時( 1:00- 3:00)行肝經;
‧寅時( 3:00- 5:00)行於肺經; 卯時( 5:00- 7:00)行大腸經;
‧辰時( 7:00- 9:00)行於胃經; 巳時( 9:00-11:00)行脾經;
‧午時(11:00-13:00)行於心經; 未時(13:00-15:00)行小腸經;
‧申時(15:00-17:00)行膀胱經; 酉時(17:00-19:00)行腎經;
‧戌時(19:00-21:00)行心包經; 亥時(21:00-23:00)行三焦經。
四、易筋經與中醫養生之道
依黃帝內經的五行中醫理論,春天養肝、夏天養心、長夏養脾、秋天養肺、冬天養腎。
而五行相生原理為: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腎心生肝木;
但須注意相剋的問題(很容易被忽略):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例如肝喜酸但剋胃(胃潰瘍)、胃喜甘則剋腎(糖尿病)、腎喜鹹剋心則不利高血壓與心臟病…。
因此,利用易筋經的十二式功法來當處方用,可以依五臟虛實來練習不同的相生相剋與補瀉功法。
五行基本概念:
‧肝與膽互為表裡,屬木,主筋,開竅於目,喜酸,青色。
‧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屬火,主脈,開竅於舌,喜苦,紅色。
‧脾與胃互為表裡,屬土,主肉,開竅於口,喜甘,黃色。
‧肺與大腸互為表裡,屬金,主皮毛,開竅於鼻,喜辛,白色。
‧腎與膀胱互為表裡,屬水,主骨,開竅於耳,喜鹹,黑色。
另外,依中醫傷寒論解,陽明治頭痛、少陰治失眠…,可以用功法配套來調整。
五、達摩易筋經依十二經脈架構出十二式,而其功法歌訣在坊間流傳有著諸多的詮釋版本,本課程乃以養生為主,所以動作著重在各條經脈的兩個端點的延伸或旋轉,因此必須記熟各經脈的起點及終止點的穴位,然後在練習各式時,記得把兩點穴位延伸開來。以下是十二經脈的穴位及容易記背的身體部位:
韋馱獻杵第一勢(拱手當胸)
1)手太陰‧肺經:起於中府(腋旁鎖骨下緣),止於少商(手拇指端)
功效:主治呼吸系統與五官疾病。
韋馱獻杵第二勢(兩臂橫擔)
2)手陽明‧大腸經:起於商陽(食指端),止於迎香(鼻子旁)
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消化排泄系統、五官疾病、皮膚病。
韋馱獻杵第三勢(掌托天門)
3)足陽明‧胃經:起於承泣(眼睛下方),止於厲兌(第二腳趾端)
功效:主治消化系統疾病、五官疾病。
摘星換斗式
4)足太陰‧脾經:起於隱白(腳大趾內側),止於大包(身側肋骨下緣)
功效:主治消化系統及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出爪亮翅式
5)手少陰‧心經:起於極泉(腋窩中央),止於少衝(手小指內側)
功效:主治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
倒拽九牛尾式
6)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少澤(手小指外側),止於聽宮(耳前)
功效:主治五官疾病、頸肩、掌部疾病。
九鬼拔馬刀式
7)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睛明(眼角內緣),止於至陰(腳小趾外側)
功效:主治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道及泌尿系統疾病。
三盤落地式
8)足少陰‧腎經:起於湧泉(第四腳趾接腳掌心),止於俞府(胸前鎖骨下緣)
功效: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五官疾病。
青龍探爪式
9)手厥陰‧心包經:起於天池(乳房外側),止於中衝(中指端)
功效:主治胸部及手部疾病。
臥虎撲食式
10)手少陽‧三焦經:起於關衝(無名指),止於絲竹空(眉梢旁)
功效:主治五官疾病、循環及免疫系統疾病。
打躬式
11)足少陽‧膽經:起於瞳子髎(眼睛外側),止於足竅陰(第四腳趾外側)
功效:主治五官及肝膽疾病。
掉尾式
12)足厥陰‧肝經:起於大敦(腳大趾外側),止於期門(腹部乳下肋間)
功效:主治泌尿生殖系統及肝膽疾病。
- Nov 22 Thu 2007 13:38
達摩易筋經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